问题解答
您当前的位置:aa69供卵试管助孕中心 > 问题解答 >

几乎人均的乳腺结节,却有多少人被“开不开都行”打发了?

发布时间:2023-02-02  点击量:642

现代女性太难了,忍一时甲状腺结节,退一步乳腺增生,人人都是“忍者”,人均乳腺结节。

但是去了医院,要不要穿刺活检,要不要做手术,有多少女性都被医生的“开不开都行”给打发了?

这样的医生毫无医德!

这样专业又复杂的问题,怎么能扔给患者就轻松了之?患者要是都能自己判断,还要医院做什么?

三甲天团

孙建

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

到底要不要下决心接受有创伤的手术活检或穿刺活检?

这也是医生在乳腺专科门诊时和患者交流谈到最多的话题。

首先要说明三点:

第一,本文所说的乳腺结节,和乳腺肿块、乳房包块以及乳腺占位等是同义词;

第二,这些结节既不是指患者或医生触诊的结果,也不是乳腺X线检查的结论(二者都不太准确),而是指乳腺彩超(B超)或增强磁共振所说的低回声结节,由于B超检查比磁共振检查更常见,结节一般指的是B超发现的结节;

第三,本文指的是B超上低回声的实质性结节,而那种无回声的囊肿,绝大多数不需要手术。



BI-RADS分级结果

规范的B超报告的结节诊断,同时带有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

(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,以下简称为BI-RADS)分级的结果,1~5级对应的乳腺癌风险逐步上升。

这对于决定选择何种策略处理结节有很好的指导价值,也逐渐成为B超报告的主流。对于没有分级结果的B超报告,最好重新做一个规范的B超检查。

乳腺结节几乎都是2~5级,代表乳腺癌的风险从0%逐渐增加到95%以上。

_

癌的风险

效果

2级

偶尔会有结节为BI-RADS2级的,这说明癌的风险是0%,

一般每半年左右随访复查一次B超就可以了。

3级

对于占所有结节绝大部分的BI-RADS3级(癌的风险0%~2%)结节

各指南认为:如同时得到乳腺X线检查或磁共振均是3级的印证,则判断癌的风险2%更有把握。

一般建议短期(3~6个月)复查及加做其他检查。一般来说,选择手术或密切随访都可以。如选择不手术,部分患者需加做磁共振检查。

4A~5级

乳腺专业的各诊疗指南一致认为:如果结节为BI-RADS4A~5级,意味着癌的风险2%,

原则上是要手术活检或穿刺活检的。

但具体到某个特定的患者,患者做决定时,除了要考虑结节是癌的风险及手术并发症之外,影响因素还包括手术对乳腺美观的影响、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、局麻手术时对轻度疼痛的耐受能力、患者的经济水平和性格果断程度等。

以上所有因素中,只有癌的风险大小是患者决定手术的原因,其余的都是让患者倾向做出相反决定的因素。门诊时常可见到有的患者纠结良久后,一定要请医生替她做个决定。

接下来主要谈谈BI-RADS3级结节的问题。

对比动态观察3级结节的变化

动态观察有必要

单次B超报告所示的BI-RADS3级结节,反映的是检查时结节的恶性风险。

这时候有必要追问患者以前是否做过B超检查(尤其是质量还不错的B超报告)或磁共振,前后对比动态观察远比单次的静态观察更能反映肿块的恶性风险。

比如,长径5毫米半年增长至长径10毫米的3级结节,比长径15毫米半年后依然是15毫米的3级结节,更有必要手术。

为何?

乳腺癌病灶形成后如果已经长到B超可见的规模(至少短径2毫米),已经是千万数量以上级的细胞大兵团了,会持续增殖的。


增长的良性结节也有风险

B超结果上长期静止不增殖的结节是癌的可能性极小,除非是病灶中有个别细胞才刚开始癌变。

结节持续增大说明其细胞增殖活跃,虽然更大的可能是良性肿瘤细胞的增殖,但不能排除恶性癌细胞的可能。而且恶性癌灶在很早期或恶性程度较低时,B超检查所见的结节的外形和边界可能与良性结节相似。

B超医生主要就是依据结节的这些特征(外形、边界、大小及增长变化)来判定BI-RADS级别的,此时依然会给出3级的诊断。

患者如果之前没有做过B超或磁共振,本次就诊决定3级结节不手术,选择密切观察。需要患者保管好历次B超报告,便于前后对比。

特殊患者的风险

超声形态学之外的癌风险

B超是根据病变组织的超声波回声特点来判定病灶的癌风险的。

有些患者虽然在B超检查时,其结节被判定为BI-RADS3级,但病灶目前是癌,可以理解为0%~2%风险范围的偏2%这一端,或将来癌变的风险比普通患者要高。

这主要见于如下情况——

1

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。先天性的遗传基因问题决定乳腺结节癌变风险较高,要求影像学密切随访,甚至建议预防性切除乳腺。

2

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。放疗可能导致后天的基因突变问题,同样增加乳腺癌变的风险。

3

目前或即将出现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增加的情况,如做试管婴儿、自然妊娠,或由于妇科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雌孕激素类药物的患者。性激素刺激乳腺细胞导致小叶增生,乳腺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的同时,也刺激3级结节内细胞增殖,乃至基因突变致癌。

4

B超报告怀疑是乳管内病变和叶状肿瘤的患者。目前虽然是良性病变,但病灶自身的基因特点决定其将来癌变的可能性大。上述情况下基因问题导致的乳腺癌风险,在早期未必表现得出超声形态学上的恶性征象;至于将来的恶变风险更是B超无法体现的。以上情况建议积极活检。

乳管内病变多为乳头状瘤,自身是良性,B超报告一般是BI-RADS3级,但如任其发展,将来变癌的风险是3%~8%;良性分叶状肿瘤B超报告一般也是BI-RADS3级,但切除后容易复发,且有恶性程度增加的趋势。


患者有“前科”

如果是乳腺曾经活检出乳腺癌或高风险癌前病变的患者,再次B超发现BI-RADS3级结节,是癌的风险也相对较大。

1

乳腺癌患者在对侧乳房,或在保乳手术的同侧乳房远离手术的部位(邻近手术部位更多考虑肿瘤复发),B超发现3级结节。在和已手术的癌灶相同的基因条件和激素环境下,再加上可能的化、放疗对基因的促进突变的风险下,该结节较普通人群的3级结节是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。

2

既往有乳腺导管、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。这三种病变被称为癌前病变,而且这类病变容易发生多灶或多中心的现象,有的病灶很小,不一定在手术前的B超上可见,现在也不强调确诊后立即扩大切除,如果随访过程中B超又发现3级结节,还是这三种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大。

3

既往手术活检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和叶状肿瘤的患者,这两类病灶在B超上并非一定表现为病灶在导管内或叶状边缘,常由普通的3级结节病例活检后发现是这两类病变。因此,术后随访B超如再发现3级结节,即使未发现典型的病灶在导管内或叶状边缘的特征,依然有这两种病变的可能。以上情况也建议积极活检。

权威指南把上述的“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,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,既往有乳腺导管、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”称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,推荐从更早的起始年龄(40岁)开始开展乳腺筛查——

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、每6~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、每6~12个月1次乳腺体检,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磁共振。筛查发现典型的恶性征象的病灶应立即活检。

我个人的意见是,如发现3级的病灶,也建议活检,实在抗拒活检或病灶太多无法活检,也需要多种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癌的风险,然后更密切地复查。

总之,一般来说,BI-RADS3级选择手术或密切随访都可以。

对于某个具体的患者,循证医学决策过程尊重并考虑患者的意见,却不能因此把这种“开不开都行”的情况一股脑儿扔给患者去自行纠结。

此时得“具体来说”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综合分析病灶癌的风险,结合可能的并发症的情况,制定个体化的方案,再让患者根据自身的经济、性格等因素做最终决定。

|本文首发:家庭用药杂志

标签: